經文:
(八)護世
苦口婆心 加護昔親 三根不定 廣舌無厭
如來金言 祖德玉律 傳承祝禱 徹聖鐘鼓
今夕何夕 生而沐恩 山河花鳥 躋身等流
如來無上 護世普賢 研經立論 證悟無虛
正法末法 無碍無上此土他方 三世一式
廣談福慧 唯崇安心 止觀三學 且置方圓
禪心佛心 置清涼閣 三根普被 寄語金剛
究竟無上 安心寂滅 獨露佛頂 千拜萬拜
全文聽譯:
壹、苦口婆心:加護昔親
文的一開始就談到「苦口婆心」,這句話用在我們佛教裡面的佛菩薩是最貼切、適當的。佛陀四十九年的開示,時時刻刻、年年月月都是苦口婆心。任何一尊佛菩薩到人世間來或者在天上,都是苦口婆心的提醒一切眾生。歷代的善知識、祖師,各宗派的這些祖師們也是苦口婆心。所以苦口婆心這樣的精神,其實是我們佛教慈悲的傳承。
苦口婆心什麼呢?就是要加護昔親。累世以來所有有緣的眾生,我們對他們的苦口婆心,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安心。「讓他們能夠安心」這個在我們人世間是最高、最大、最偉大的學問。
從人世間的種種制度及生活經驗當中會發現,要讓一個人不安心非常容易。一句話對方就不安心;一件事情、一個因緣就會讓對方不安心。我們看到人世間這一切不安心的眾生,不管是東方或者是西方,幾乎全面都是不安心的人比較多。
佛教之所以到人世間來,佛陀到這裡來成佛,就是看到人間、天上不安心的苦惱。這個不安心是一切業障的根本,是所有一切苦惱、不安定、不能夠得到福慧的根本罪源。
二千多年前,佛陀以祂的智慧、大悲的立場到人世間,到印度這邊來開悟成佛,就是為了要讓我們眾生安心;將來彌勒菩薩還要到人世間來示現成佛,也是一樣的任務;我們今天大家一起來研討佛法,也是朝這個方向來完成。
貳、生命本自空無一物、本自清淨:故大安心
業障本空,自己意念所生,此外沒有業障的來源
所以我們一方面學佛、聽聞佛經,一方面體會自己,我們的內心是不是比較平靜。以往可能有很多微細、微小的因緣,內心就會坎坷不安,我們最近覺得,雖然所有的事情起起落落,但我們沒有像以前那麼的不安心。這個涵義就是說,我們日子過得比較快、比較輕鬆。
所以安心能夠得到佛法,日子很好過。日子之所以不好過,就是因為不安心的關係。事情比較多、煩惱比較多;倘若有類似這樣的心情,就表示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了解佛法。
譬如,多年來慢慢的接觸佛法、聽聞佛法,覺得我們聽得也很多,各方面的因緣我們也很付出,覺得到今天為止,好像還沒有辦法讓我們的內心全部都不起煩惱,有時候還是會有起煩惱的時候,有時候還是有不安心的那種感覺。
從這樣子來分析,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地觀察自己。是不是最近不安心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一下子不安心,明天、後天就沒事了。或許以往一個的不安心,內心要經過幾個月事情才會淡化;現在不一樣,三天就過去了,可見我們在進步。這個進步就是,安心的感覺越來越進步,也就表示我們一直在消業障。
假使說各位現在坐在這裡,很安心沒有煩惱,表示現在沒有業障。但是我講這個話時,您突然說:「哪有?我有業障。」假使這樣子想,就果然是有業障。這個業障從哪裡來?不是各位坐在這裡有業障,是因為您自己告訴自己有業障,是您自己對自己過意不去。這個心理一分析得知,您自己過意不去就是業障的相貌。
我們可以做一個結論,業障從哪裡來?自己所生,自心、自念所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的話,就是自己苛薄自己,不懂得愛護自己,用一個業障的想法讓自己難過。各位這點很重要。
將來各位到阿彌陀佛的世界,或者到彌勒菩薩的淨土面見佛菩薩。您告訴祂們說:「佛陀,我有業障,我要消業障。」佛陀會告訴您一句話,我偷偷的告訴您:「您的業障在哪裡?讓我看看觀摩一下。」到時候您會發現拿不出業障的面貌。所以只能回答佛陀:「我現在沒有感覺到業障。」佛陀就會告訴您:「這個就是真相。也就是業障的真相被您看破了、了解清楚了。」您那個時候聽到這句話,就會開悟說:「原來業障本空,自己意念所生,此外沒有業障的來源。」
參、身口意表達「自性本空」,自身發光:
各位,這個角度了解了以後,馬上開悟,就像六祖惠能一樣的開悟。所以那個時候您就會很高興:「原來我了解了自己的生命本來空無一物!沒有所謂的業障。」當您講了這個話以後,馬上就蓮花化生,因為那個時候這一句話就是我們大智慧的威德力,就會放光明。
我要告訴各位另外一個祕密的話,我們常常跟同修研經說:「本來生命就是空無一物,本來清淨。」當您講這句話的時候,您本身生命的智慧就會放光。所以天人或是一切鬼神會發現您突然間發光,天人跟鬼神一看到您本來是一個平凡的人竟突然間放光,就會仔細的研究您,原來您在講一句智慧威德力的話,您在講一個解脫自在的話。所以這句話的威德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天眼看得到,法眼的人看得到,那就是當您講這個話的時候您本身放光,各位這個就是秘訣。
這種祕訣,一般眾生不了解,透過學佛,才會逐步、慢慢的發覺「自性本空」的珍貴。發現此點以後,我們要常講這樣的話,解脫的話,這也就是為什麼鼓勵同修要研經的其中一個原因。
此外,研讀一句經文時,大家互相講解脫智慧的話,講的人就放光,等一下另外一個人講,另外一個人放光,所以在座假如果有十位的話,則輪流放光,多麼精彩!各位從這個畫面就可以想像,為什麼佛的國土每一尊佛菩薩都會放光。
由此可此,這句話本身不只是智慧,也是一種安心。我們在人世間慢慢了解這個道理後,不只要常常講這種解脫自在的話,還要身體力行去幫助維護這個環境,解脫自在這個環境。包括講解脫道的道場我們都應該去維護,對於所有能夠講解脫話、自在話的善知識們我們都應該尊敬維護。
善知識當中包括男女、老少,包括在家、出家,包括天人或者是鬼道,類此的尊敬方式在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一個具體的範例。所以五十三參中的善知識有天人、有地神、有所有的人間天上的一切善知識。
為了要讓所有的生命能夠平等享受這個放光的自在,佛陀告訴我們「我們都有佛性」。意思就是說我們大家都可以放光,我們每一位都可以講解脫道,我們每一位都可以成為善知識救渡眾生。只要誰講到這種自在清淨的話,那個人就解脫自在。
一個人講話常常如此,想法常常如此,那麼他這一生所有可以表達的、可以做的均是維護這個解脫道的方法。所以我們尊敬所有能夠講解脫道的善知識,當您懂得去維護解脫道,您本身就是解脫。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要解脫了生死,不困難;我們要了生死、斷輪迴,不困難;我們要消業障、增福慧,不困難。我們希望同修們都有這種感覺。
肆、迴向:三根不定,廣舌無厭
所以人間有三種根器的人需要我們關心。雖然每一種眾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然而菩薩為著要讓他們得到解脫自在的光榮,所以我們對他們的關心護持鼓勵就像親人一樣。
所有的善知識及佛菩薩們,都有一種美好的美德,他們不只把所學所瞭解的迴向給大眾,還進一步的建立一種教學制度來引導眾生。所以鼓勵同修們懂得這個道理以後,要懂得如何接引眾生,如何產生善巧方便。
此外,我們自己要做示範,也就是說讓所有的親戚朋友瞭解我們對佛法是非常精進的,要讓他們瞭解我們對自己生命的愛護是非常真誠的,讓他們更清楚我們在學習當中所有的獲益及法義的內容,是殊勝、是實際的。
「三根」,講的是大乘,還有二乘人,還有小乘人,人世間能夠安心的方式,因為有三根的不同,所以安心的程度也不相同。例如,有的人有個職業可以生活安定,他就安定安心;有的人則覺得只有物質的安定還不夠,所以重視精神生活方面能夠安定;有的人就覺得物質及精神上的安定,還不如對自己生命能夠清楚安定。因為物質的安定要依靠物質才安定,精神的層面我們要靠各種因緣的順向,我們才能安定。所以物質要依靠,精神也要依靠。
唯有一種安定不用依靠的,就是自己。也就是,我們不用依靠物質,我們能安定;我們不必要依靠別人看法,或在乎別人的眼光,我們也能安定。因此,生命的安定是最高尚。
也就是說物質的多、少、我們可以隨緣,好福報的因緣到我們接受,福報的因緣還不成熟我們也不抱怨。所有人事的相處當中,有的人對我們有意見,有是非有恩怨,我們就根據我們生命的安心淡然處之,讓這個事情、因緣,自生自滅,所以所有的大師們,他
們都有這樣的美德。遇到所有的恩緣情仇,他們就是沉默以對。在這樣子的態度當中,人世間的因緣是非讓它自生自滅。我們不講話不是我們不對,只是我們不講話,不理這個是非恩怨。我們要超越人世間是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從小到今天,所有以往的一些經驗,不管是順的、逆的,我們都可以一起放下,因為「我們生命的安心比任何事還要重要」。
能夠談這些內容的就是「廣舌無厭」,廣舌就是常常說明這個道理,所以佛陀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廣舌相」,也就是「說法無礙」長期說法利益眾生。我們常常講解脫話,放光明的話,我們的聲音音質會很好聽。所以,今天以這個文句來鼓勵我們同修,學佛中一個非常重要方向就是要「安心」,這個安心就是讓自己明白自己該做的事,另外,從安心上建立法喜,也就是我們的身、口、意做該做的事。今天談到這裡,祝福大家。
高雄聽譯組 麗華、淑麗、雁容 聽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