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社團法人高雄市真言宗普賢流佛學會
出版日:2013年5月(DVD、CD、書籍,歡迎洽詢佛學會或至高雄市立各圖書館洽借)
內 容:
.瞭解生命永恆
.生存的涵義
.死別的藝術
.舒解壓力煩惱
.喜樂人生
.生命無過失 唯須大明白 此生不空過 本位須自知
序文:
「活著真好」這是人人所好的話題。
「幸福生活」也是 人人所趨向的話題。
微妙的生命,活在微妙的人間,走動在多元文化廣場上。我們大家都生在這裡,活在這裡,也學習在這裡,將來也
會離開這裡。
食衣住行是活著的基本課程。認識「自我」及個體身心結構的常識,配合時空付與的機會,使得喜怒哀樂的運作,
讓自我感到幸福。
生命,群居在地理、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廣場上。每一個個體,都會維護自我存在的權利和自覺攝取滿足無遺憾的幸
福感。
人間從哇哇落地開始,就具體的表達活著的慾望,順著年齡智能的成長和環境變遷的因素,形成一部生死的大學問,
這些學問的補給,使得生命個體,懂得面對生活環境,也理解生活的藝術文化,從而,美化自己、福慧自己。
第一集 內容摘要
今天要和各位探討的是,人命就在呼吸的當中。最簡單明白的說,呼吸順暢表示還活著,呼吸稍有問題,需要急救!更何況當呼吸不能延續,沒辦法呼吸,那來生再見已經是隔世的事情了。遇到無法呼吸時,會不會恐怖?絕對會。
人來到世間,每個人都在貢獻自己,每個人都有功勞。若是有朋友退休,幾年後在路上相遇:某某人,最近過得怎麼樣?因為曾經共事,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情份很深。幾年後遇到了,自然會關心、問候。會有人這樣回答:「唉!等死啦!」這句話語快不快樂?不快樂,隱藏著走向死亡的恐懼。但有沒有人能替代?父母說:把恐懼給我,你快樂就好。天底下所有的文化背景,全都無法替代。恐懼自己感受,自己要承擔,別人替代不得。
在面對死亡極大的恐懼裏,因為不瞭解身體跟生命之間的關聯,其實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們將逐項來說明這六項內容:
生死學教學內容:
1.瞭解生命永恆
2.生存的涵義
3.死別的藝術
4.紓解壓力的煩惱
5.喜樂人生
6.生命無過失 唯須大明白 此生不空過 本位須自知
當我們逐漸瞭解這六項內容,就能減少恐懼,當生死這門學問全部明瞭後,不再恐懼,就能遠離恐怖、顛倒、妄想。當面臨生死極大的恐懼時,父母沒辦法幫忙,工程師、社會傑出人士、哲學家都沒辦法幫忙,但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課程自救,不需進入那種恐懼。
今天先討論「生死學」的存在,每位生命、每個人都需要瞭解。對生命的生瞭解明白,明瞭自性,是有智慧的決定。一切比較特殊的的哲學、宗教研究或是人生歷練較多的人,都會有警惕,「生死學」很重要。
今天說明的內容能瞭解,等於內心準備好,面對生死,面對人生所有一切可能的因緣不管順與逆,都能以備好的心態來面對、處理。這一生恐懼會比較少,而且會越來越少,當恐懼已是身外物時,該慶賀!大家同樣到人間,有的是哭泣的一生,從出生哭到下台,各種角色都有。有機會來到人間,就像這門課的宗旨:瞭解生命,展現生命。祝福各位往”無有恐怖”邁進!